通區府議〔2025〕 號
?杜勇代表:
你在市五屆人大七次會議上提出的《關于大力推動通川區“城市公園+休閑經濟”融合發展的建議》(第540號建議)收悉。現將辦理情況函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公園概況
達州市在城市公園建設領域成績斐然,已先后建成蓮花湖濕地公園、大寨子公園、城市運動公園等綜合性公園14個,金鳳園、宏文公園、漢興公園等社區公園、口袋公園43個,神劍園、515藝術窟等專類園17個,這些公園的建成,有力推動了達州從“城市園林”向“公園城市”的轉變。其中通川區作為達州市城市中心,現有城市公園10余個,總面積超800公頃,依托蓮花湖、鹿鼎寨等優質生態資源,年接待市民超300萬人次,已形成“一核多園”城市公園體系。
(二)“公園+”推進情況
在大力推進公園建設的進程中,通川區緊扣“服務”這個主題,在園路兩側及人口密集區域設置了自主售賣機,滿足游客基本游園需求;緊抓“文化”這個關鍵詞,在公園規劃設計階段按照“一公園一主題”植入文化元素,因地制宜補齊既有公園短板、探索拓展新建公園功能,市民群眾到公園后不僅可以欣賞花草,還能享受文化的浸潤,實現“公園+”的目標;緊盯“消費”這個概念,城市運動公園結合周邊環境試點打造特色商業街區,推動綠道商業、公園街區商業、“公園+”城市商業綜合體的發展,塑造消費新場景、提升消費新供給、培育消費新熱點、引領消費新升級。
二、存在問題
(一)公園功能單一,游客停留時間短
目前,通川區部分公園功能較為單一,主要以簡單的綠化景觀和休閑步道為主,缺乏豐富多樣的功能設施與活動項目。游客來到公園后,可參與的活動有限,往往只是進行短暫的散步或觀賞花草,難以長時間停留,無法充分挖掘公園的潛在價值,不利于休閑經濟的深入發展。
(二)業態同質化嚴重,缺乏特色IP與沉浸式體驗
在公園周邊及內部的商業業態布局上,存在較為嚴重的同質化現象。眾多商家經營的項目相似,缺乏具有獨特地域文化特色的IP,難以吸引游客的注意力。
(三)政策保障機制不完善,市場化運營能力不足
在政策方面,針對“城市公園+休閑經濟”融合發展的保障機制尚不完善。在公園運營管理方面,缺乏專業的運營人才。這導致公園在市場化運營過程中面臨諸多困難,難以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限制了公園休閑經濟的發展規模與速度。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推進“公園+”空間規劃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城市生態建設,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充分發揮達州“城在山中、山在城中”的獨特基底優勢,積極構建自然公園、郊野公園、城市綜合公園、社區公園、口袋公園“五級公園”體系。這一體系的構建,將進一步優化城市生態空間布局,為市民提供更加豐富多樣的公園體驗。通川區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號召,積極推動公園與周邊商圈的有機串聯,精心推出城市漫游之旅:達州主城區—鳳凰山—三圣宮美食文化街—蓮花湖濕地公園—羅浮廣場(星光里?達州記憶美食街)。這條漫游線路將城市的自然景觀、歷史文化與商業消費有機融合,游客可以在游覽公園美景的同時,品嘗當地特色美食,感受城市的歷史文化底蘊,體驗現代商業的便捷與活力,實現生態、文化與經濟的協同發展。
(二)推進“公園+”業態融合
四川樂麥嘉商業管理有限公司充分利用運動公園二期場地,創新打造“城市星空營地+特色美食街”雙場景。目前,已成功招引50家特色美食小吃商戶入駐,豐富了公園周邊的餐飲業態。后續,還將建設“巴小虎親子游樂園”,并打造集裝箱彩繪和墻體涂鴉等小微景觀。這些舉措將進一步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消費需求,不斷創新休閑娛樂體驗,為市民提供更加豐富多彩的精神娛樂生活。此外,通川區將積極培育 “公園+會展” 經濟形態。充分發揮公園開闊場地資源、生態景觀優勢與公共空間屬性的復合價值,引入文化藝術展、生活市集、兒童游樂等多元會展活動。通過這些活動的舉辦,吸引市民與游客駐足參與,實現人流聚集,進而帶動周邊商業消費,形成 “游覽、體驗、消費”的良性循環。讓公園的綠色空間不僅成為市民休閑娛樂的場所,更成為展示城市文化活力、促進產業交流的新平臺,最終實現生態效益、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協同增長。
(三)推進“公園+”品牌活動
通川區將以現有文旅品牌活動矩陣為基礎,全力打造“公園+”品牌活動矩陣,進一步激活區域文化活力、豐富群眾精神生活。具體而言,將把“潮涌達州”系列群眾文體活動引入公園場景,依托公園開闊的場地和優美的生態環境,拓展活動的舉辦形式與參與空間,讓多元業態在綠色空間中綻放更強勁的活力,持續點燃城市文化熱情。同時,推動“魅力通川 藝享街頭”品牌活動與公園深度融合,讓藝術更貼近自然、貼近群眾。通過這樣的品牌活動矩陣打造,讓公園成為集文化展示、群眾互動、文藝體驗于一體的重要平臺,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助力通川文旅事業蓬勃發展。
(四)推進“公園+”政策保障
一是出臺保障制度。將由市住建局牽頭組隊赴成都、重慶等地開展考察學習,吸收借鑒上述地區在運管模式、業態配置及政府方組織管理方面的經驗做法,適時出臺《城市公園商業配套導則》,創新“政府搭臺+市場運營”模式,組建公園經濟聯合體,統籌協調各部門資源,加快試點示范建設,傾力打造川東北地區“公園經濟”標桿,助力達州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二是重視人才引培。一方面,聚焦“公園+商業運營”“公園+文化創意”等重點領域,精準引進商業策劃、活動運營、文創設計等專業人才,為“公園+”業態創新提供智力支撐。另一方面,聯合本地院校、行業協會圍繞消費趨勢分析、場景打造技巧、服務質量提升等內容開設專題培訓,同時鼓勵現有從業人員參與實踐交流,在活動中積累經驗,為“城市公園+休閑經濟” 的持續發展注入長久動力。三是構建監管體系。創新監管模式,針對燈光秀、星空露營等夜間消費場景,開展“錯時監管”行動(18:00-24:00),維護市場秩序。在餐飲準入環節,嚴格食品經營許可(備案)審批,重點核查冷食類、生食類等高危業態的經營條件,嚴禁非固定場所售賣高風險食品,保障消費者權益。
最后,再次感謝你對城市建設工作的大力支持!
達州市通川區人民政府
2025年 9月 12日
(聯系人:通川區文體旅游局王箏;聯系電話:2392894)
抄送:市人大常委會人代工委,市人大城環資委,市政府督查室,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