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州市通川區林業發展保護中心關于公開征求《達州市通川區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送審稿)》意見的結果反饋
為進一步深化我區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推進集體林權制度管理創新,增強林業發展內生動力,根據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四川省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和《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關于做好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川林發〔2024〕61號)文件精神,結合通川區實際,我中心代擬了《達州市通川區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送審稿)》。現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有關事項公告如:
一、征求意見內容
公開征求對《達州市通川區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送審稿)》的修改意見和建議,主要內容包括基本原則、改革目標、主要任務、實施步驟等部分。
二、反饋方式
公眾可通過以下途徑提出意見和建議:
(一)電子郵箱:發送至378186652@qq.com
(二)電話反饋:工作日撥打0818-2240334(通川區林業發展保護中心辦公室)
三、截止時間
本次征求意見截止時間為2025年5月9日。
四、其他說明
(一)反饋意見請注明聯系方式,便于進一步溝通;
(二)對征集的意見和建議,我中心將認真梳理研究,修改完善后公開采納情況;
(三)《達州市通川區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送審稿)》全文詳見附件。
附件:1.《達州市通川區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送審稿)》
2.《達州市通川區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送審稿)》政策解讀
達州市通川區林業發展保護中心
2025年4月28日
附件1
達州市通川區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
試點工作實施方案(送審稿)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持續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按照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四川省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和《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關于做好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川林發〔2024〕61號)文件精神,積極穩妥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創新,促進森林資源有效利用,增強林業發展內生動力,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試點工作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省委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決策部署,以“森林四庫”建設為契機,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積極探索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創新路徑,增強林業發展內生動力,提升林業質量效益,實現生態美、百姓富的有機統一,為推動通川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生態保障。
二、基本原則
(一)生態優先原則:在改革試點過程中,始終將生態保護放在首位,確保森林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生態系統的穩定與平衡。嚴格遵循森林經營的生態規律,科學規劃采伐和更新活動,避免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
(二)依法依規原則:嚴格按照國家和地方有關法律法規及政策要求,開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規范經營主體行為,確保各項改革措施合法合規,保障林農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三)適度規模經營原則:鼓勵和引導適度規模經營主體的發展,通過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提高林業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增強林業產業的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同時,防止過度集中和壟斷,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四)分類指導原則:充分考慮通川區不同區域自然條件、森林資源狀況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制定適合本地實際情況的改革措施和經營模式,避免“一刀切”。
(五)創新驅動原則:積極探索創新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體制機制和經營管理模式,鼓勵在森林經營方案編制、項目申報、林木采伐管理以及森林資源保護與利用等方面開展先行先試,積累經驗,為深化改革提供示范和借鑒。
三、改革目標
(一)建立健全以國家儲備林項目為依托的適度規模經營主體編制森林經營方案、申報項目和申請林木采伐的管理制度,提高林業經營管理的規范化和科學化水平。
(二)結合松材線蟲病疫木除治工作,完成區域內不同立地條件下一定面積的成過熟人工公益林擇伐、小塊皆伐更新采伐試點,探索出一套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采伐更新模式,優化森林資源結構,提升森林質量和生態功能。
(三)通過改革試點,培育一批具有示范帶動作用的適度規模經營主體,促進林業產業發展,增加林農收入,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四、主要任務
(一)推進集體林地“三權分置”,實現林業適度規模經營
1. 明晰權屬邊界,夯實經營基礎。理清和明晰林地權屬邊界,明確集體林地所有權歸屬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承包權歸屬農戶長期穩定不變,林地經營權、林木所有權可依法依規流轉,賦予經營權抵押、入股、繼承等權能,通過確權賦能,促進林業發展和林農增收。
2. 規范流轉秩序,建立監管機制。進一步規范流轉秩序,明確前置條件、流轉程序、范圍期限等,引導使用規范的流轉制式合同,約定林地經營權和林木所有權、使用權及其他權益。采用農戶委托、集體經濟組織預流轉收儲林地經營權等方式,推動零散林地集中連片流轉利用,促進資源高效配置。加快林權流轉農村產權交易平臺運行,及時發布供需信息,保障流轉信息公開化、過程透明化。對仍由集體經濟組織統一經營管理的林地,將集體林地收益權量化到戶、收益權證發放到戶,確保林農知情權和收益權。加強流轉林地管理,落實監管責任,嚴禁改變林地用途,建立糾紛調解機制,組建林權糾紛仲裁調解隊伍,維護林農合法權益。
3. 培育經營主體,推動集約發展。鼓勵通過轉讓、出租、合作、入股等方式對經營權進行流轉,吸引各類企業和經營主體以項目為載體投資經營林業,積極推進林業適度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培育和發展一批專精特新的林業適度規模經營主體,打造區域林業特色品牌。完善聯農帶農機制,通過基地帶動農戶參與規模化經營。
(二)完善森林經營方案編制制度
1. 規范方案編制,確保科學合理。制定規范的森林經營方案編制大綱和技術標準,明確經營目標、森林培育措施、采伐計劃、資源保護、經濟效益分析等內容要求,確保經營方案具有科學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2. 強化主體扶持,提高能力培訓。制定支持適度規模經營主體發展的政策、補貼清單,組織開展規模經營主體森林經營方案編制能力培訓,提高經營主體編制能力和水平。鼓勵經營主體聘請具有相應資質的林業專業技術機構或人員協助編制經營方案。
3. 健全評審機制,保障項目實施。建立健全森林經營方案審核審批機制,由林業主管部門組織專家對經營主體提交的方案進行評審,評審通過后予以批準實施,并將其作為經營主體申報項目和申請林木采伐的重要依據。
(三)優化項目申報管理制度
1. 優化申報流程,規范申報指引。梳理國家儲備林項目及其他林業項目的申報要求和流程,制定詳細的項目申報指南,明確申報條件、申報材料、申報時間等關鍵信息,為經營主體提供清晰的申報指引。
2. 強化統籌管理,提高實施效率。建立項目儲備庫,樹立一盤棋思維,全面梳理森林防火、松材線蟲病防治、產業發展等項目情況,將符合條件的經營主體和項目進行篩選和入庫管理,提前做好項目前期準備工作,提高項目申報的成功率和實施效率。
3. 加強銜接匯報,爭取政策支持。加強與上級林業部門匯報請示和相關項目管理機構的溝通協調,對納入項目儲備庫中管理的項目優先進行申報,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和政策支持,為通川區林業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四)創新林木采伐管理制度
1. 立足區情林情實際,科學編制采伐限額。 根據森林資源狀況和生態承載能力,結合松材線蟲病疫情、項目申報等,科學合理編制“十五五”林木采伐限額,在保障生態安全的前提下,精準分配采伐限額指標,確保林木采伐限額指標用好用活。
2. 簡化采伐審批程序,提高審批工作效率。支持和引導經營林地面積500畝以上適度規模經營主體單獨編制森林經營方案、單獨編制森林采伐限額,將經過批準的森林經營方案作為申請林木采伐的主要依據,林業部門代為辦理采伐手續。對林農個人申請采伐人工商品林蓄積量(含)30立方米以下的,實施“林木采伐告知承諾制”進行審批,免去伐區作業設計環節,實行采伐指標“即申即批”制度,減少審批環節和時間。
3. 建設信用監管體系,完善監督檢查制度。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監管機制,對森林經營者、采伐許可人實行信用管理。建立“紅黑榜”名單,對失信主體納入“黑榜”管理并實施聯合懲戒,對守信者納入“紅榜”管理給予政策支持。推行森林經營者、采伐許可人伐前、伐中、伐后自主管理,充分落實個體經營自主權。建立完善伐中監督和伐后檢查制度,提高林業管理效率。
(五)開展成過熟人工公益林更新采伐試點
1. 調查掌握資源現狀,科學制定試點方案。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對區域內不同立地條件下的成過熟人工公益林進行全面調查,掌握森林資源現狀、分布情況和生長狀況,制定可行的更新采伐試點實施方案,明確采伐對象、面積、方式、強度及更新要求等具體指標。
2. 結合疫木除治清理,合理進行擇伐皆伐。 根據成過熟人工公益林資源情況,將主城區周邊、雙龍鎮、磐石鎮等作為更新采伐試點區位,按照試點實施方案,結合松材線蟲病疫木除治,科學實施成過熟人工公益林擇伐、小塊皆伐。擇伐時,優先選擇病腐木、蟲害木、風折雪壓木、生長不良木以及過密林木進行采伐,保留具有培育前途的中小徑木和珍稀樹種,擇伐強度≤45%伐前蓄積,伐后林中空地直徑可以大于林分平均樹高。對馬尾松枯死及感染率≥30%、坡度≤35度的林分,參考四川省《林木采伐技術規程》,按坡度分別進行不同小班面積的小塊皆伐更新。坡度≥35度,原則禁止皆伐。
3. 嚴格更新造林標準,確保森林提質增效。統籌抓好更新造林規劃設計,對伐后林窗、林中空地及皆伐跡地按照培育混交林目標及時進行高標準的更新造林,按照“適地適樹”原則,結合“森林四庫”建設,優先選擇香樟、楓香、鵝掌楸、楠木等大徑材及優質竹品種,確保森林資源提質增效。加強對更新采伐試點的技術指導和質量監督,建立試點工作檔案,為今后大規模開展森林采伐更新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六)試行“開心林場”采伐更新
1. 梳理強度擇伐區域,編制更新造林方案。全面梳理近年松材線蟲病強度擇伐區域,選擇交通方便、立地條件好、集中成片面積50畝以上的采伐跡地,統一編制采伐跡地更新造林方案,確定更新造林地點、面積、樹種、密度等指標。
2. 確保權屬穩定不變,公開征集志愿者造林。在確保林權權屬不變的情況下,試行“開心林場”更新造林,即將采伐跡地地塊劃分為2-10畝小班,面向社會、學校、家庭,征集認捐認種認護志愿者,由志愿者對采伐跡地更新造林、撫育管護。
3. 加強專業技術培訓,保障更新造林質量。在活動開展前組織專業的培訓,包括植樹造林的基本方法、撫育管護的要點、安全注意事項等,同時在活動過程中安排專業人員進行現場指導和監督,確保工作質量。
五、實施步驟
(一)準備階段(2025年2月-2025年3月)
1. 成立改革試點工作組和辦公室,負責改革試點工作的組織領導、協調推進和監督檢查。工作組由區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林業、發改、財政、自然資源、交運、文旅、行政審批、農業農村、各鄉鎮(街委)等部門為成員單位。
2. 開展調研摸底工作,深入了解全區集體林權制度現狀、森林資源狀況、經營主體發展情況以及存在的問題和困難,為制定改革試點實施方案提供基礎數據和現實依據。
3. 召開改革試點工作動員大會,部署改革試點工作任務,統一思想認識,明確工作職責,營造良好的改革氛圍。
(二)實施階段(2025年3月-2026年4月)
1. 制度建設階段(2025年3月-2025年4月)
根據改革試點工作方案要求,制定森林經營方案編制、項目申報和林木采伐管理制度實施方案,細化各項管理措施和操作流程。
組織開展制度宣傳培訓活動,確保林業部門工作人員、經營主體和林農熟悉掌握相關制度內容和要求。
2. 試點實施階段(2025年4月-2026年5月)
按照更新采伐試點方案,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區域開展成過熟人工公益林擇伐和小塊皆伐試點工作,落實采伐作業隊伍和監管人員,嚴格按照技術規程進行采伐作業和更新造林。
指導經營主體按照要求編制森林經營方案,并組織專家進行評審和審批。經營主體根據批準的經營方案,開展項目申報和林木采伐申請工作,林業部門按照相關制度和程序進行審核審批,并加強對項目實施和采伐作業的監督管理。
編制采伐跡地更新造林實施方案,面向社會、學校、家庭,公開征集認捐認種認護志愿者按照更新造林方案開展更新造林。
3. 檢查評估階段(2026年5月)
成立改革試點工作檢查評估小組,定期對改革試點工作進展情況進行檢查和評估,及時發現問題并提出整改措施和建議,確保改革試點工作順利推進。
對更新采伐、“開心林場”更新造林試點效果進行監測和評估,分析采伐作業對森林生態環境、森林結構和生長狀況的影響,總結采伐更新模式的優缺點,為進一步完善技術方案提供依據。
(三)總結驗收階段(2026年6月)
1. 對改革試點工作進行全面總結,梳理改革試點工作的主要做法、取得的成效、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形成改革試點工作總結報告。
2. 組織開展改革試點工作驗收,對照改革目標和任務要求,對各項改革措施的落實情況、制度建設情況、試點項目實施情況等進行檢查驗收,評估改革試點工作的整體成效。
3. 召開改革試點工作總結會議,對改革試點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獎勵,推廣成功經驗和做法,為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奠定基礎。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區政府切實加強對改革試點工作的組織領導,將其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定期研究解決改革試點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各相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密切配合,協同推進,確保形成工作合力。
(二)保障資金投入。區級財政為試點改革做好必需的資金保障。同時積極爭取上級財政資金支持,加大對國家儲備林項目建設、森林經營方案編制、林木采伐監管、更新造林等方面的資金投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林業建設,拓寬資金投入渠道,為改革試點工作提供資金保障。
(三)強化科技支撐。加強與林業科研院校的合作,引進和推廣先進的林業經營理念、技術和模式。組織開展林業技術培訓和指導,提高林業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和技術水平,為改革試點工作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
(四)加強宣傳引導。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紙、網絡等媒體,廣泛宣傳集體林權制度深化改革的重要意義、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及時總結推廣改革試點工作中的好經驗、好做法和先進典型,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改革的良好氛圍。
(五)嚴格監督考核。建立健全改革試點工作監督考核機制,加強對改革試點工作全過程的監督檢查,確保改革試點工作嚴格按照方案要求推進。對改革試點工作中出現的違規違紀行為,要依法依規嚴肅查處,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附件:達州市通川區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組名單及職責
附件
達州市通川區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
工作組名單及職責
一、工作組名單
組 長:鄭 和 區委常委、區政府副區長
副組長:王 棟 區林保中心黨組書記、主任
成 員:何春林 區發改局局長
周其奎 區財政局局長
李虹鋒 區自然資源局局長
羅曉峰 區交運局局長
楊馥繁 區農業農村局局長
羅 琴 區文體旅游局局長
陳婷婷 區行政審批局局長
各鄉鎮(街委)行政主要負責人
趙龍臻 區林保中心副主任
二、工作組職責
統籌、調度試點工作的開展,按照職能職責分工,協同推進改革試點工作,協調解決改革試點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三、工作組辦公室
工作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區林保中心,趙龍臻同志任主任,林保中心資源股、開發利用股、產業股、森防站,各成員單位責任股室(人)為成員,具體負責改革試點工作的方案制定、組織實施、業務培訓、技術指導、檢查監督、總結推廣等工作。
關于《達州市通川區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
試點工作實施方案(送審稿)》政策解讀
一、起草背景
起草該方案是為了全面貫徹落實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四川省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川委辦〔2024〕21號)和《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關于做好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川林發〔2024〕61號)文件精神。根據全省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安排,通川區被選定為全省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縣,在2025年1月至2026年6月期間,承擔相關改革試點任務,旨在通過先行先試、探索創新,著力去破解制約集體林發展的政策壁壘和機制障礙,增強林業發展內生動力,推進“森林四庫”建設,推動集體林權制度創新。
二、制定依據
(一)中共四川省委辦公廳、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的《四川省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實施方案》(2024年9月27日)。
(二)《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關于做好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2024年12月16日)。
三、工作內容
主要有六個方面:一是推進集體林地“三權分置”,實現林業適度規模經營。明確集體林地所有權歸屬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承包權歸屬農戶長期穩定不變,林地經營權、林木所有權可依法流轉,賦予經營權抵押、入股、繼承等權能,鼓勵通過轉讓、出租、合作、入股等方式對經營權進行流轉,吸引各類企業和經營主體以項目為載體投資經營林業,推進林業適度規模化、集約化經營;二是完善森林經營方案編制制度。制定規范的森林經營方案技術標準,明確經營目標、培育措施、采伐計劃、資源保護、效益分析等內容要求。建立健全森林經營方案審核審批機制,將評審通過的經營方案作為經營主體申報項目和申請林木采伐的主要依據;三是優化項目申報管理制度。制定詳細的項目申報指南,明確申報條件、材料、時間等關鍵信息,為經營主體提供清晰的申報指引;四是創新林木采伐管理制度。個人申請采伐蓄積量30立方米(含)以下的,實施“林木采伐告知承諾制”審批,免去伐區作業設計環節,實行采伐指標“即申即批”;五是開展成過熟人工公益林更新采伐試點。明確更新采伐對象、面積、方式、強度及更新要求等指標,結合松材線蟲病疫木除治,科學實施成過熟人工公益林擇伐、小塊皆伐。對伐后跡地結合“森林四庫”建設,及時進行更新造林;六是試行“開心林場”采伐更新。選擇交通方便、立地條件好、集中成片50畝以上的松材線蟲病強度擇伐跡地,在林權權屬不變的情況下,將地塊劃分為2-10畝小班,面向社會、企業、學校、家庭等,公開征集認捐認種認護志愿者,由志愿者對采伐跡地進行更新造林、撫育管護。
?

